据统计,现存世的宋代哥窑瓷器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。其胎色有黑、深灰、浅灰及土黄多种,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,釉色以灰青为主。常见器物有炉、瓶、碗、盘、洗等,均质地优良,做工精细。特征主要为:
其一,哥窑釉属无光釉。犹如“酥油”般的光泽,色调丰富多彩,有米黄、粉青、奶白诸色。
其二,“金丝铁线”。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,或重叠犹如冰裂纹,或成细密小开片(“俗成百圾碎”或“龟子纹”),以“金丝铁线”为典型,即较粗疏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、黄色裂纹。"哥窑纹取冰裂、鳝血为上,梅花片墨纹次之。细碎纹,纹之下也。"
其三,“攒珠聚球”气泡。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,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,釉内含有气泡,如珠隐现,犹如“聚沫攒珠”般。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方法。孙瀛洲在《元明清瓷器的鉴定》一文中说,官、哥釉气泡密集似"攒珠",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,满布器表。这类特征不易模仿。
其四,“紫口铁足”。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,器皿口部边缘釉薄处呈黄褐色,底足未挂釉处呈铁黑色。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方法之一。